低壓注塑技術起源于德國,剛開始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方面,21世紀初引入中國后逐漸代替原來的傳統注塑技術,工業水平的不斷也間接推動了塑料品種和注塑工藝的發展。同時注塑成型設備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,現代注塑機的發展重點在于提高控制水平和整機自動化程度,以及整機優化設計和加工工藝的改進等方面,滿足對注塑機品質及節能的要求。未來注塑機發展趨勢可以歸納為四點,分別是:
功能專門化和價格低廉化
在生產過程中,由于制品形狀和塑料品種的不同,常常對注塑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。例如,從制品以及塑料品種方面來講、嵌件,單雙色或者是熱塑性原料、熱固性原料。因此,開發適合用戶要求的特殊和專用注塑機,具有性能價格比高、技術密集和結構簡化等特點
高速、高效、精密化
以中小型注射機為主,同時發展大型和超大型甚至巨型和微型注射機。鎖模力達40MN、50MN、甚至更大的大型注射機已經問世。原西德制造的鎖模刀達50MN的注射機,注射量24.5kg,注射壓力為140—370MPa。日本名機制作所制造的大型注射機,鎖模力120MN。目前,普通、精密和超精密注射機的成型精度已經達到0.02—0.05mm、0.01—0.02mm和小于0.001mm。
開閉模的速度快,模具的開閉速度從20—30mm/min,增加到40—50mm/min,有的甚至高達60mm/min。
注射速度快,從100mm/s提高到450mm/s,對于中小型注射機注射速度達600mm/s的已不算罕見,有的可達900mm/s。
自動化
自動化生產是保證產品質量、提高生產效率,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之一。目前,國內winstar等一些領航企業開始采用了新型控制裝置,如可編制程序控制器(PLC)取代傳統的繼電器。編程器控制,工作可靠,程序可以靈活修改。微型計算機已用于注射機的過程控制和工藝參數的控制,這種新的控制方法對于成型精密制品特別重要,它能夠自動調整成型條件,保證制品的尺寸和質量。對于生產一般制品的機器,其生產過程從加料到取出制品的檢驗包裝也都是自動進行的。機器的安全由安全裝置來保證,不但可以自動化,而且可集中管理,實現無人操作。
更科學的內部結構
機械結構設計采用先進的方法,構思及手段,合模方式以肘桿和直壓式為主,改進合模機構,形成標準化系列;主機外觀及形狀優化設計,降噪,注射機配套設備的標準化、系列化以及注射機的模塊化,發展環保型注射機等已引起注射機生產廠家的重視。